除夕 又称晦日,是旧历年的最后一天。福州风俗,要
蒸好白米饭贮在饭甑中,供于案前,谓之“供晦饭”或“供岁饭”,俗称“隔年饭”。除夕所备的隔年饭和菜肴,要全家人吃到正月初四为止。为了迎接新春,福州风俗早在十二月中旬就开始打扫卫生,俗称“筅堂”,亦叫“扫尘”,择吉日把住宅每个角落全部扫个干净。筅堂之后,天天都要保持房屋内外清洁,知道除夕吃过“大年饭”后,还要把最后的一批垃圾清除出门,叫做“扫晦气”。与此同时,要把水缸的水添满,谓之“添财”。福州风俗要在除夕张贴春联,和全国各地有不同之处在于春联之上留有一段白纸。此俗始于清初,相传是悼念定都福州建立隆武政权的明朝末皇帝朱聿键,他被俘殉难时值岁末。春节前,已出嫁的诸娘囡要回娘家“送年(礼)”。除夕之夜,合家团聚,共饮晚宴,谓之做岁。家中主要门户、箱笼、家具、贵重物品压上金银纸箔,象征来年发大财。给小孩“压岁钱”是过年长辈给未成年晚辈的见面礼(红包),“压岁”与“压谇”谐音,意在平平安安过一岁。这种压岁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结束。在福州守岁习俗也很普遍,守岁目的是“接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
旧时守岁要守到五更黎明,而今一般只守到凌晨零点。相传,“年”是一个恶魔,每年除夕,就出来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时,家家户户贴新符(春联)、放鞭炮以驱“年”。
福州还仿效旧时郑唐
烧火炮驱“年”除灾的节俗。进入十二月,人们便忙于酿酒、备年货。十五日后,开始打扫屋宇房舍,谓之扫堂、筅堂。外出的亲人纷纷返回,同家人团聚。廿五日后开始
蒸年糕,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除夕之夜,红烛高
烧,合家欢乐,共饮晚宴,谓之做岁。是夜再拂扫厅堂,放鞭炮,
煮隔年饭。隔年饭用木制
蒸饭甑装盛,周围插朱红筷子十双,贴红纸,扎红绳,并撒上“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在厅堂案桌上。家中主要门户、窗帘、箱笼家具、贵重器皿物件压上“金银纸箔”,意味着这家金银财宝多到从门缝里溢出,象征着明年发大财。大年三十长辈还有给小孩发“压岁钱”的习俗,从初一到十五都可以拜年。歌谣“拜年拜年,没桔也要钱。”一个春节下来收益还不少呢!旧时,三十盲晡(三十晚上)是债主讨债、债户躲债最紧张的日子。旧时欠债不能过年,就是不能过三十晚上。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由于民间传说“年”是一个恶魔,每年除夕,就出来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时,家家户户贴新符(春联)、放鞭炮以驱“年”。福州还仿效旧时郑唐
烧火炮驱“年”除灾的节俗。进入十二月,人们便忙于酿酒、备年货。十五日后,开始打扫屋宇房舍,谓之扫堂、筅堂。
外出的亲人纷纷返回,同家人团聚。廿五日后开始
蒸年糕,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
除夕之夜,红烛高
烧,合家欢乐,共饮晚宴,谓之做岁。是夜再拂扫厅堂,放鞭炮,
煮隔年饭。隔年饭用木制
蒸饭甑装盛,周围插朱红筷子十双,贴红纸,扎红绳,并撒上“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在厅堂案桌上。家中主要门户、窗帘、箱笼家具、贵重器皿物件压上“金银纸箔”,
意味着这家金银财宝多到从门缝里溢出,象征着明年发大财。大年三十长辈还有给小孩发“压岁钱”的习俗,从初一到十五都可以拜年。歌谣“拜年拜年,没桔也要钱。”
一个春节下来收益还不少呢!旧时,三十盲晡(三十晚上)是债主讨债、债户躲债最紧张的日子。旧时欠债不能过年,就是不能过三十晚上。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后街买灯,河口嘴买小泥人”。福州老年人说起洋头口的小泥人,喜不自禁。
清末民初,在洋头口聚集了20多家规模较大的福州土人仔店,出售泥塑的观音、如来、十八罗汉、塔、桥以及猪、老虎、猫等。当年,这些泥塑既可用钱买,也可用瓶子换,小孩子们把平时的药瓶子积存起来,听到街上传来"瓶瓶囝换人囝"的吆喝声,就高兴地抱着瓶子去换土人仔。除了小孩喜欢外,土人仔在福州民间风俗中还扮演着重要角色。正月里,土人仔作坊里忙着做观音送子、状元骑马、孩儿坐盆灯的塑像。到了八月中秋,这是土人仔最旺的季节,家家户户在厅堂用各种各样的土人仔摆塔,以庆佳节。
(haoch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