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分享
首页 > 美文 > 饮食文化 > 细说呼和浩特的美味烧麦故事

细说呼和浩特的美味烧麦故事

评论:0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提起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市最有名的小吃,恐怕非麦莫属。外地人来到青城,如果不吃一顿美味麦的话,就像是去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一样令人遗憾。

  在呼和浩特市的许多饭馆都兼营麦,专门经营麦的大小饭馆更是星罗棋布。

  麦是一种约有小笼包大小的主食。做麦的步骤是:用特制的擀面锤,把和好、揉到的面垫淀粉擀成薄薄的皮,再碾成荷叶状;新鲜羊肉配葱姜等佐料拌成馅,再勾以熟淀粉,成为干湿适度,红、白、绿相间,香味扑鼻的麦馅;把馅放在麦皮子里轻轻捏成石榴状,上笼七至八分钟即熟。

  麦出笼,顿时鲜香四溢。观其形,晶莹透明,皮薄如蝉翼,柔韧而不破;用筷子挟起来垂垂如细囊,置于盘中团团如小饼,人称是“玻璃饺子”。因为内蒙古大草原的羊多以沙葱为食,自然去膻味,所以,呼和浩特的麦吃起来清香爽口,油而不腻。

  麦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早年呼市的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麦,故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也有人说因为麦的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美丽”之意。现今麦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约定俗成叫“麦”了。

  麦源于何时?已很难说清楚了。历史上,呼和浩特还是“归化城”时,麦就已经名播京师了。那时北京、天津等地的饭馆都以“归化城麦”、“正宗归化城麦”的招牌来吸引顾客。

  早年呼市的麦以位于旧城大西街“德顺源茶馆”最为著名。德顺源的前身是糕点铺,1931年时改为茶馆。德顺源的麦以风味独特而闻名遐迩。该茶馆对做麦的羊肉、面粉、大葱等原料都要求很严格,不合要求的坚决不要。据说这个茶馆的麦师傅切肉馅时,下垫一块包花布,飞快地切起来,肉馅切好后,用下面的包花布把馅兜起来,倒在盆子里,肉碎而包花布完整不破。德顺源经常是茶客盈门,客满时多达200多人。那时,到德顺源品茶点吃麦就像现在到北京全聚德吃鸭一样时髦。

  吃麦,还必须佐以沏得酽酽的砖茶,这种茶产自两湖等地,被压成砖头形状,故名砖茶。它具有解油腻、促消化的作用,草原上的牧民由于肉类摄入太多,尤其钟情于这种茶,据说,国家专门设立了砖茶储备库,供牧民饮用。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呼和浩特,当地朋友请你吃麦时,你可能会产生误会,以为呼市人小气。一般情况下,朋友顶多会给你点二两,你心里肯定直打鼓,这个小气鬼,喂猫呢?等麦端上来后,你会大吃一惊,能把二两麦吃尽,就算是好汉一条了。原来,呼市麦一两有八个,饭馆里的标准重量是指麦皮的重量,而羊肉馅则不计算在内,所以一两麦皮包出的麦远重于一两。

  为此,不少外地人吃麦还吃出了笑话。有的人一下子要了半斤,等到麦端上来,自己先傻了眼,只见笼屉足足摆了半桌子,只得落个吃不了兜着走的下场。过后,很多人想起自己头一次吃麦的情景都会忍俊不禁,他们会乐此不疲地对大家提起这件事,但是留在心里的是对美味麦的留连,并且发出呼市人“实在”的感叹。

  如今,呼和浩特最时髦的麦是手挫羊肉馅麦,这种麦的肉馅由传统铰碎的肉泥变成了挫碎的肉块,油放得更少,口感更清爽。

(haochi123.com)
相关贴士
评 论:
 
贴士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