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
粥的习俗,腊八
粥也叫七宝五味
粥。我国喝腊八
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
粥。到了清朝,喝腊八
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
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
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
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
煮,再用微火
炖,一直
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
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
煮。
比较有
特色的就是在腊八
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
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
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
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
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
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
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
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
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
腊八
粥各地食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
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
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
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
粥的来历。
宋朝 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
粥,名曰‘腊八
粥’。”此时,腊八
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
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
煮经糟
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
煮腊八
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
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
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
粥又叫“七宝
粥”,“五味
粥”。最早的腊八
粥是红小豆来
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
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
粥,谓之腊八
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
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
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
特色。
天津人
天津人
煮腊八
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
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人
山西的腊八
粥,别称八宝
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
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
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
在腊八之日,熬
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
煮成。通常是早晨就
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
粥内
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
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
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
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
粥,还得用
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
传统
煮腊八
粥用五谷、蔬菜,
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
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
煮成。
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
煮熟后配
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
粥泡散”。
宁夏人
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
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人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
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
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
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山东人
在山东 “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
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
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
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
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
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
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
吃腊八
粥分甜咸两种,
煮法一样。只是咸
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
煮腊八
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
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
浙江人
煮腊八
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
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人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
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
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
粥可谓密切相关,而
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
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
粥谱》,对腊八
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
粥同样也是有益的
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
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
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haoch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