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饱年代,挣扎在饥饿线上时,“民以食为天”主要是指吃饭活命;而小康乃至富裕时代的“民以食为天”则有了新意,主要是指吃什么、怎样吃才可保持健康———健、寿、智、乐、美的“大健康食法”,这就是现代人的追求———都与食法有关。笔者总结了现代养生理念的15种原则:
节食少食。科学证明它不但可以“保胃口”、促食欲,还可延寿。基因学说证明:少食可使染色体端粒DNA的丢失延缓,端粒称为“寿命生物钟”,它随岁月的增长而逐渐缩短。
素食。实为“以素为主”。土豆、各种绿色蔬菜、水果和豆制品可避免动脉硬化和防癌。近来提出,蔬菜应成为主食。素食可称蔬食,指包括植物性食油在内的植物类食品,目前为饮食热点,但不应只素不荤。
杂食。又称博食、配食,指吃得杂。日本提出“每天至少吃30种食品”,五谷杂粮受欢迎原因也在此。近来还兴起吃野、吃粗(粗加工)、吃血、吃皮,适可而止地运用也可收效。
慢食。增加咀嚼时间,可谓功效奇妙,助消化,防胖减肥,健脑、美容、抗癌、助钙吸收。日本提出每口饭嚼30次(30秒),一顿饭吃半小时以上。怎样慢食?单纯的意识控制,一不留心就会恢复快食,故要“设法”,例如边吃边读(近年来国际上十分流行);用左手进食(还可开发右脑);或多吃有嚼头的食品(烧得不太烂的肉、红薯条、鱼干、带骨肉、带刺鱼、鱼头、富含纤维的蔬菜等)。
淡食。少盐是主要内容,可有效预防高血压。
早食。三餐均需早。早饭吃得早,可有效、及时地补充一夜未进食的暂时营养不足,提高和保护脑力;午、晚饭吃得早,可防胖及防病。近年来国际上对晚餐迟吃的危害更加关注了。
生食。在当前回归自然声中得到了加强。已有不少例子说明癌症等绝症是单靠生食而愈的。当前提倡“当生则生,当熟则熟”,能生食的尽量生食,并注意卫生。
冷(凉)食。冷食是人的本性,新兴的“低温延寿”法认为冷食、凉食可降体温。“动则熟煮”也有弊端,对食物的活性与营养素有破坏作用。冷(凉)食习惯要逐渐养成,突然实行会带来疾病,反而对健康不利。
鲜食。即吃得新鲜,宜采购新摘、新宰的食物。就厨要讲究“鲜烧鲜食”、“吃多少烧多少”、“一顿吃完”,使冰箱的作用大减。这虽费事费神,但于健康有大益,习惯了就觉得不费事了。
定时食。三餐应定时定量,定时与人体生物种和谐合拍,且使食物得到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身体的活力有了时间保证,不易生病。
嚼食。与慢食有联系,此指三餐之外再增加咀嚼机会。例如嚼口香糖、吃坚果等。增加咀嚼主要在于健脑和提高智力。
零食。不吃零食和零食过多都是误区。零食不是单纯为吃而吃,可补正餐间隔时间过长所造成的暂时性营养不足,近年来国际上提倡“五餐制”、“六餐制”甚至“羊吃草式进食”,都在于保持一天24小时的营养充足。上午10点左右、下午16点左右、晚21点左右可“小吃”(即零食)。
选食。现在,经过“荤的误区”之后,可以冷静地来选食了。科学家推荐了几种好食品:花菜、草莓、豆类、酸奶、香菜、红薯、金枪鱼、洋葱和大蒜、麦芽、木瓜;而烤羊肉串、方便面、腌制品、臭豆腐、松花蛋等是不好的食品,从而引发了“选食”新概念。
配食。即食物的搭配,在实行杂食时尤其应讲究。在了解各种食物营养成分的基础上进行“食物搭配”,今后会愈来愈普及,可能成为生活常识和“家庭常规”。
断食。自古即有,隔一段时间(一月、数月)有一顿乃至一天不进食。“吃斋”,对其重新认识后认为除去迷信成分之后,这种“胃肠完全排空”,可有效而彻底地排出体内毒素,不在教的人也应采用。只是要注意饥饿承受力(如今人们都变娇了)。
看来,目标确定之后方法便起决定作用。我们的养生目标是康寿,就要把“有效食法”这个问题解决好。
(haoch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