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小心摔了一交,看着破皮的小膝盖,你是否心疼得又是哄又是吹,眼泪也止不住往下掉;宝宝被别的小朋友推了一下,你是否立刻冲上去。替宝宝“解决”冲突;不论宝宝做什么,你是否总是密切关注着。时刻准备为宝宝扫除一切危险、障碍?如果是,那么小心,你很可能患上了“保护强迫症”。
孟迁
《成长》杂志社主编,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终身教育研究会理事,_中国首部私人家庭教育咨询热线开通者,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研究员,劳动部育婴师资高级培训师,央视少儿《成长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父母大人》、北京电视台《谁在说》客座专家,香港雅丽教育集团首席顾问,《前程导报》2003年度“十大风云人物”。
生活中,当我们的宝贝面临危险、困难,遭遇苦痛、挫折,几乎每一位父母都比孩子还紧张,强烈的保护本能会马上滋生,“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其实是初为父母的常态。这本无可厚非,但若无理性的抑制,则极易产生保护强迫。这种对孩子的过分担心和保护,不仅影响到孩子能力的发展,也会使孩子的内心无形中变得更加脆弱、多疑。因此,不妨克制你的保护欲望,放手让孩子体验真实的世界。
如果孩子想玩剪刀,你会给他吗?如果孩子进厨房开燃气,你会紧张吗?如果孩子把手指伸到饮水机热水处想要尝试一下,你会怎么办?如果孩子突然一个人跑到了马路上,你会有什么反应?
日常的生活中并不缺乏危险因素,而我们的宝贝正处于好奇心十分旺盛的年龄,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想看一看,这让不少父母头疼。固然,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宝宝受到任何伤害,可是一味的“禁止”和“喝斥”也不应该。因为孩子是以尝试来成长,通过好奇的动力来认识世界的。
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了解相应的知识。比如,对于“冷热”,我们可以拿一个苹果放在饮水机的热水处,在苹果上滴两滴热水,让孩子观察苹果表面的变化;也可以让孩子把手放在水杯里,不断地添加热水,让孩子感觉水温的变化,知道水太热会让他无法忍受等。为了教孩子躲避车辆,可以推着童车撞倒堆高的积木,让孩子认识到车辆冲撞的力量。孩子要玩剪刀,就示范正确的姿势,并把剪刀的锋利证明给他(她)看,这样,既教会了孩子一样本事,又避免了一种危险。
故而,我们既要教会孩子自保,又不能杜绝孩子冒险。事实上,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杜绝所有的危险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危险真空中的孩子将像艾滋病人不能抵御任何病菌一样无法适应生活。
有一个小女孩,刚上幼儿园就报了班学舞蹈,她很有这方面的天资,是班里的佼佼者。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办晚会来选小演员,她却落选了,原因是晚会要长头发的小姑娘,而她偏巧刚刚剪了短发。结果,孩子受不了这个事实。哭闹不止,要罢课。于是,她与妈妈有了下面的对话:
“别哭了,没关系的。”“怎么没关系,都落选了!呜……”
“以后还有机会的。”“我不管以后,我就要现在!呜……”
“好了,不哭了,妈妈给你买好吃的。”“我不要!我就想上晚会,呜……”
心理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有时候,我们的安慰和补偿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起到了反作用。你去安慰意味着她需要安慰,你补偿意味着它需要补偿,这两者都暗示和强化了孩子的痛苦。事实上,人生不如意事常有,注定有很多缺憾,每个人都需要学会把握那些能够把握的,忽略那些不该在乎的。这位妈妈最好的做法是,对孩子的哭闹若无其事地不予回应,等孩子平静下来,再向孩子传达两个教育点:
“这是等闲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每个人不会拥有所有的机会,但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机会。”
宝宝不小心摔了一交,看着破皮的小膝盖,你是否心疼得又是哄又是吹,眼泪也止不住往下掉;宝宝被别的小朋友推了一下,你是否立刻冲上去。替宝宝“解决”冲突;不论宝宝做什么,你是否总是密切关注着。时刻准备为宝宝扫除一切危险、障碍?如果是,那么小心,你很可能患上了“保护强迫症”。
孟迁
《成长》杂志社主编,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终身教育研究会理事,_中国首部私人家庭教育咨询热线开通者,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研究员,劳动部育婴师资高级培训师,央视少儿《成长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父母大人》、北京电视台《谁在说》客座专家,香港雅丽教育集团首席顾问,《前程导报》2003年度“十大风云人物”。
生活中,当我们的宝贝面临危险、困难,遭遇苦痛、挫折,几乎每一位父母都比孩子还紧张,强烈的保护本能会马上滋生,“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其实是初为父母的常态。这本无可厚非,但若无理性的抑制,则极易产生保护强迫。这种对孩子的过分担心和保护,不仅影响到孩子能力的发展,也会使孩子的内心无形中变得更加脆弱、多疑。因此,不妨克制你的保护欲望,放手让孩子体验真实的世界。
如果孩子想玩剪刀,你会给他吗?如果孩子进厨房开燃气,你会紧张吗?如果孩子把手指伸到饮水机热水处想要尝试一下,你会怎么办?如果孩子突然一个人跑到了马路上,你会有什么反应?
日常的生活中并不缺乏危险因素,而我们的宝贝正处于好奇心十分旺盛的年龄,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想看一看,这让不少父母头疼。固然,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宝宝受到任何伤害,可是一味的“禁止”和“喝斥”也不应该。因为孩子是以尝试来成长,通过好奇的动力来认识世界的。
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了解相应的知识。比如,对于“冷热”,我们可以拿一个苹果放在饮水机的热水处,在苹果上滴两滴热水,让孩子观察苹果表面的变化;也可以让孩子把手放在水杯里,不断地添加热水,让孩子感觉水温的变化,知道水太热会让他无法忍受等。为了教孩子躲避车辆,可以推着童车撞倒堆高的积木,让孩子认识到车辆冲撞的力量。孩子要玩剪刀,就示范正确的姿势,并把剪刀的锋利证明给他(她)看,这样,既教会了孩子一样本事,又避免了一种危险。
故而,我们既要教会孩子自保,又不能杜绝孩子冒险。事实上,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杜绝所有的危险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危险真空中的孩子将像艾滋病人不能抵御任何病菌一样无法适应生活。
有一个小女孩,刚上幼儿园就报了班学舞蹈,她很有这方面的天资,是班里的佼佼者。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办晚会来选小演员,她却落选了,原因是晚会要长头发的小姑娘,而她偏巧刚刚剪了短发。结果,孩子受不了这个事实。哭闹不止,要罢课。于是,她与妈妈有了下面的对话:
“别哭了,没关系的。”“怎么没关系,都落选了!呜……”
“以后还有机会的。”“我不管以后,我就要现在!呜……”
“好了,不哭了,妈妈给你买好吃的。”“我不要!我就想上晚会,呜……”
心理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有时候,我们的安慰和补偿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起到了反作用。你去安慰意味着她需要安慰,你补偿意味着它需要补偿,这两者都暗示和强化了孩子的痛苦。事实上,人生不如意事常有,注定有很多缺憾,每个人都需要学会把握那些能够把握的,忽略那些不该在乎的。这位妈妈最好的做法是,对孩子的哭闹若无其事地不予回应,等孩子平静下来,再向孩子传达两个教育点:
“这是等闲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每个人不会拥有所有的机会,但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机会。”
宝宝不小心摔了一交,看着破皮的小膝盖,你是否心疼得又是哄又是吹,眼泪也止不住往下掉;宝宝被别的小朋友推了一下,你是否立刻冲上去。替宝宝“解决”冲突;不论宝宝做什么,你是否总是密切关注着。时刻准备为宝宝扫除一切危险、障碍?如果是,那么小心,你很可能患上了“保护强迫症”。
孟迁
《成长》杂志社主编,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终身教育研究会理事,_中国首部私人家庭教育咨询热线开通者,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研究员,劳动部育婴师资高级培训师,央视少儿《成长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父母大人》、北京电视台《谁在说》客座专家,香港雅丽教育集团首席顾问,《前程导报》2003年度“十大风云人物”。
生活中,当我们的宝贝面临危险、困难,遭遇苦痛、挫折,几乎每一位父母都比孩子还紧张,强烈的保护本能会马上滋生,“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其实是初为父母的常态。这本无可厚非,但若无理性的抑制,则极易产生保护强迫。这种对孩子的过分担心和保护,不仅影响到孩子能力的发展,也会使孩子的内心无形中变得更加脆弱、多疑。因此,不妨克制你的保护欲望,放手让孩子体验真实的世界。
如果孩子想玩剪刀,你会给他吗?如果孩子进厨房开燃气,你会紧张吗?如果孩子把手指伸到饮水机热水处想要尝试一下,你会怎么办?如果孩子突然一个人跑到了马路上,你会有什么反应?
日常的生活中并不缺乏危险因素,而我们的宝贝正处于好奇心十分旺盛的年龄,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想看一看,这让不少父母头疼。固然,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宝宝受到任何伤害,可是一味的“禁止”和“喝斥”也不应该。因为孩子是以尝试来成长,通过好奇的动力来认识世界的。
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了解相应的知识。比如,对于“冷热”,我们可以拿一个苹果放在饮水机的热水处,在苹果上滴两滴热水,让孩子观察苹果表面的变化;也可以让孩子把手放在水杯里,不断地添加热水,让孩子感觉水温的变化,知道水太热会让他无法忍受等。为了教孩子躲避车辆,可以推着童车撞倒堆高的积木,让孩子认识到车辆冲撞的力量。孩子要玩剪刀,就示范正确的姿势,并把剪刀的锋利证明给他(她)看,这样,既教会了孩子一样本事,又避免了一种危险。
故而,我们既要教会孩子自保,又不能杜绝孩子冒险。事实上,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杜绝所有的危险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危险真空中的孩子将像艾滋病人不能抵御任何病菌一样无法适应生活。
有一个小女孩,刚上幼儿园就报了班学舞蹈,她很有这方面的天资,是班里的佼佼者。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办晚会来选小演员,她却落选了,原因是晚会要长头发的小姑娘,而她偏巧刚刚剪了短发。结果,孩子受不了这个事实。哭闹不止,要罢课。于是,她与妈妈有了下面的对话:
“别哭了,没关系的。”“怎么没关系,都落选了!呜……”
“以后还有机会的。”“我不管以后,我就要现在!呜……”
“好了,不哭了,妈妈给你买好吃的。”“我不要!我就想上晚会,呜……”
心理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有时候,我们的安慰和补偿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起到了反作用。你去安慰意味着她需要安慰,你补偿意味着它需要补偿,这两者都暗示和强化了孩子的痛苦。事实上,人生不如意事常有,注定有很多缺憾,每个人都需要学会把握那些能够把握的,忽略那些不该在乎的。这位妈妈最好的做法是,对孩子的哭闹若无其事地不予回应,等孩子平静下来,再向孩子传达两个教育点:
“这是等闲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每个人不会拥有所有的机会,但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机会。”
如果你的宝宝被别的小朋友骚扰,如果宝宝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又不被老师理解,如果宝宝遇到烦恼只哭不说话,你会怎么办?
我们要不要做孩子的法官来接受他的诉状,然后做孩子的“保护神”去摆平孩子的麻烦,并随时充当孩子的贴身翻译,去帮助我们挚爱的宝贝呢?我们当然应该体谅、帮助和保护孩子,但是我们也应该想到我们最终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能力。事实上,孩子并非什么都能做,也不是没有自己办法,更多的是,他们只要跟大人说一声就行了,根本没有必要去思考和尝试。我们应该像教孩子学自行车一样,试着把手放开,让他自己上路,摇摇晃晃没关系,摔两跤也没关系。例如:
孩子:小岗今天又拧我的脸了!
妈妈:你打算怎么办?
孩子:我不知道。
妈妈:那你就现在想想。
孩子:我想不出来。
妈妈:这样的事还会再发生,妈妈不会总在,你希望他一直拧你的脸吗?
孩子:不!
妈妈:那你怎么办?
这个时候,孩子会开始自己想办法,我们只要伺机参谋就可以了。
一个冬天的清晨,一位妈妈带着孩子买完菜回家,孩子想要帮妈妈拎一点,妈妈说:“宝宝不拎,妈妈拎,不然宝宝手会冷。”孩子反问妈妈:“你拎,你的手就不冷吗?”
这个时候,肯定有妈妈富有“牺牲精神”、满怀“爱心”地说:“妈妈不冷。”显然,这样的做法会让人温暖和感动,然而,它是有益的吗?你说你的手不冷,幼小的孩子就会天真地认为大人的手或许和自己不一样,真的不冷,接着就不再想这件事,然后慢慢形成习惯。等到孩子八九岁的时候,你再想让他帮你拎菜,他会说:“我手冷!”如果你生气了,非要他拎,他会很不高兴,认为你是在压制他。
幼小的孩子当然需要我们的照顾和爱护,但这是有界限的。在这个界限之外,我们应该像要求自己那样要求孩子,比如,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并为之负责;不能走累了就让大人抱;不能自己玩完了玩具让别人收拾;不能无故获得“优待”……简而言之,除了孩子不能做到、不能理解和承担的,都应该让孩子做到、理解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