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公布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一经公开便引发全社会的热议。据统计,我国未成年人是网络使用者中最庞大的群体,占上网总人数的60%以上。经常通过媒体得知某少年连续在网吧奋战多少天,吃喝睡都在网吧里。对于这种习以为常的新闻。我们会产生疑问,到底这么多孩子是得了网瘾还是只是网络使用不当?我们为解答这一疑惑请来了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学科带头人兼心理科青少年成瘾治疗中心主任何日辉来谈谈他的看法。
专家简介:
何日辉,男,山东青岛人,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理事,“何式戒瘾法”创始人,国家心理咨询师。现任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学科带头人兼心理科青少年成瘾治疗中心主任。 何日辉首次在国内提出“UROD结合抗心瘾药维持和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吗啡、杜冷丁、海洛因等阿片类药物成瘾,由于疗效突出,被患者称之为“何式戒瘾法”,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报道。现在“何式戒瘾法”已发展为一种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感恩教育和社会支持“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成瘾性心理疾病的治疗模式。
电击疗法,拯救训练都是不人道的!
记:何主任我知道您对上瘾治疗有多年研究,您对于这个《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指导】的看法是怎样的?
何:对于这个《指导》我总体是持肯定的态度的,它明文禁止了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电击疗法以及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等以不人道的方式来治疗网瘾的方式。第二就是表达出政府已经在关注这个事情。但有一些方面,我不是很认同。
首先它的适用人群是青少年,但现实是存在很多18岁到20多岁的“网瘾”患者,例如大学生人群。这部分人群谁来关注,谁来保护,继续使用电击治疗,训练营,甚至毁损式手术治疗吗?
第二,禁止电击,体罚等非人道的方式我是很认同的,但对通过对人身自由加以限制的干预式治疗方法,以及封闭,关锁式的干预治疗法的禁止,我是不赞同的。如果禁令实施的话,治疗“网瘾”只能采取类似门诊的形式,但实际上,“网瘾”患者很少是主动求医的,大多数是家长带来的。而且有相当强的抵触情绪,很多人来了一两次就不来了,一回去就又碰网络了,或者躲着家长了。完全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第三,它没指出“网瘾”也就是文中的网络使用不当到底是不是一种疾病,如果是当然是你卫生部管,如果不是,我觉得应该是教育部来管这个事,因为它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是引导教育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
重度“网瘾”已经是精神疾病
记:那您的意思是说卫生部否定了“网瘾”却实际上把“网络使用不当”当成了一种病。是这样的吗?
何:应该是这样的,“网瘾”发展到重度,其实已经是一种精神疾病了,类似于少儿多动症,是精神疾病不是精神病。很多人会把它们两个混淆了。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卫生部和教育部分别发文。教育部发一个《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未成年人绝大部分都是在校学生,它应该是规范宣传和教育网络的正常使用,让未成年人意识到网络也有它不可忽视的弊处。另外卫生部发一个《网络使用不当的干预意见》针对所有“网瘾”人群,而不是单纯是未成年人,规范“网瘾”怎么界定,怎么治疗。而不会像现在这样,“网瘾”治疗的培训营是在工商局注册的,卫生部根本管不了。这也导致了管理上的漏洞。甚至还出现导致广西少年邓某的死亡的无牌训练营。
记:我们注意到《指导》上面对于民间经常说的“网瘾”用了网络使用不当这个词来取代。并否认了网络成瘾这个说法。何先生,你是支持“网瘾”的说法还是网络使用不当的说法。
何:现在“网瘾”这个定义还没在国际上得到共识,但“网瘾”这个现象在国际上已经是很普遍,欧美地区尤其突出。对于判定是否对某样东西上瘾,如咳药水上瘾,海洛因上瘾又抑或是酒瘾。我们要看他是否社会功能受损。受损的程度越深,他的瘾就越重。《指导》上列出的6种情况实际上就是成瘾的症状。只是它用网络使用不当这个词来替代了“网瘾”。我个人是认同“网瘾”的说法的。
家庭干预治疗是治疗“网瘾”关键
记:有调查显示患上网瘾的人群年龄集中在15到40岁之间,其中24岁以下的占51%。何主任你治疗过的“网瘾”患者最大和最小分别是多大。可以说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吗?
何:最小的12岁,最大的28。我治疗过一个得了“网瘾”和咳药水上瘾的中学生,他曾经2个月吃在网吧,睡在网吧。最后他父母把他扭来我这里治疗,我问他有什么目标或者理想,他说他没有,我们家不缺钱。后来了解到这个少年的父母是城中村里洗脚上田的农民,每年吃租金和村中分红就有几十万的收入。父母没有工作,一天到晚打麻将,对孩子疏于管教。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朋友又不多,只能寄托网络,网友,最后又迷上了咳药水。我曾对他的父母做沟通教育,但他父母文化素质比较低,辨别不出“网络成瘾”的危害性,也没改变天天搓麻将,家庭氛围没得到改变。最后成效不大。后来这个少年咳药水的瘾是戒了,但网瘾还是戒不了,还泡在网吧里。
记:您的意思说说父母对未成年“网瘾”患者的质量起到核心作用?
何:是的,对于“网瘾”的干预治疗,一个是心理治疗一个是家庭治疗。其中家庭治疗是最重要的,“网瘾”的青少年一般家庭都是有问题的。父母忙,没时间关心孩子,父母离异,缺乏管教,父母关系差天天吵架,这都是很典型的“网瘾”青少年家庭。让父母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做父母的思想教育,父母和孩子一起治疗,重新塑造家庭系统,是戒除“网瘾”的关键一步。如果单方面做青少年的工作,效果不会好,即使戒除了,复发率也会很高。
“网瘾”戒除率还有上升空间
记:一般“网瘾”戒除后它的复发率有多高?
何:一般复发率在5成左右
记:这算是一个高复发率吗?何主任您觉得这个数字还能降低吗?
何:这当从数值上来说不算高复发率了,相对于传统毒品如海洛因的95%复发。我认为通过治疗模式的优化,多重治疗方法的配合使用。复发率有望可以降低到20%。如果能达到20%我觉得已经是很成功,很成熟了。所有上瘾的戒除,复发率都不可能达到0%。
采访后记:
网络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带领我们驶上了前所没有的信息高速公路,但也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譬如说“网瘾”。杨永信事件被曝光后,大批记者蜂拥而至。一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继续接受戒瘾治疗一度阻扰甚至动手打记者,家长痛苦地对记者说:“谁能治孩子就是我的救命恩人”。这无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网瘾”少年的家长们是多么的痛苦,多么的无助。“网瘾”迟迟不定性,“网瘾”治疗的规范准则迟迟不出台。治疗“网瘾”的机构一日没有得到相关法律的规范与相关部门的监管,五花八门的戒瘾机构仍会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谁来拯救那些沉迷网络的少年和他们的双亲?他们将继续煎熬着,等待着。(39健康网:罗平)
(haoch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