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分享
首页 > 美文 > 寻医问药 > 《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发布

《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发布

评论:0 来源:39健康网 作者:佚名

 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新医改的又一重要配套文件《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价格,成为《意见》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专家表示,此次对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正是新医改思路的延续,重点要破解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难题。

  “提诊费、降药价”,是此次《意见》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发改委在《意见》中明确,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

  提诊费促“以技养医”

  “这应该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对医院收入结构进行调整,促其改善。药费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而最能体现医生价值、最有技术含量的医疗服务却不赚钱,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学者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师张录法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医生的诊疗费用之低,确实是颇为引人诟病的。上海某二级医院的一位主任医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海的诊疗费用自1993年以后就未提过,现在已严重脱离市场价格。相比之下,广州却在前两年提升过一次医疗服务费用,这就更显上海的落后与脱节,尤其在口腔科的相关项目上,收费差距更是明显。

  记者在相关医院的网站上查到,上海三级甲等医院仁济医院的诊疗费是14元,而正主任医师是20元,副主任医师则为17元。一台高难度的心脏移植手术,仁济医院的收费也不过3510元,这已经是医院标示的最高手术价格。护理价格也颇为低廉,一级护理的收费,才一天10元。

  此次《意见》明确要求提高医疗服务费用,上海瑞金医院院长朱正纲对此深表认可。他认为,公立医院改革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是促进医疗机构从“以药养医”向“以技养医”转变。医疗服务费用提高了,医生通过技术获得合法的阳光收入,就不会为回扣去开大处方和昂贵检查,这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然而,张录法也告诉记者:“《意见》表述得很科学,然而,表述的科学性与实践的科学性之间,差距还是存在,好多说法操作起来颇为困难。就像提诊费降药价,想法很好,但诊费提到什么程度,药价能降到什么程度,会不会按下葫芦浮起瓢,收入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总费用并没有降下来。这也是很可怕的。一定要有相应配套措施跟上。”

  喜忧参半的医院

  此次《意见》的出台,对医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在提高医疗服务费用的同时,《意见》要求,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由两个方面填补:一方面通过增加财政补助,另一方面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设立“药事服务费”项目等措施进行必要补偿。

  “这可能短期内难以奏效。”张录法对此有点悲观。“在中国市场上,通过医院销售的药品占70%-80%,因此,医院对药品有很强的依赖,对高价药更有感情。只要有药品加成存在,药商与医院之间就有利益关系,以药养医也就难以打破。”

  无论如何,降低药品加成,作为医改的一个方向,已在医院虽缓慢却执著地推进。据记者了解,目前在上海,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中心已实现了药品零加价,公立医院也不断地在下调加成比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品销售额从2005年的3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5.4亿元,但加成收入却从7310万元跌至7028万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医院,药品加成收入已不再是最大收入来源,检验费已经取而代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何梦乔说:“100块钱医院纯收入中只有6块钱来自于药品,而检验费用中70%是纯收入,虽然比重不大,但带来的效益甚至超过了卖药。”

  国内“医疗第三方”第一人、赵国雄医疗费用网的创办者赵国雄同意这一说法:“高额医药费的主体并不是药价,而是外科植入物和高价一次性手术器械的费用。”今年7月,赵国雄完成了对自己在上海的各大医院随机收集的430多份账单的数据分析。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5万元以上的大账单中,手术费用占了69%。而在这69%中,又有77%为人工植入物以及高价一次性手术器械的费用,由此他得出了以上这个结论。“上海大医院每月超过15例手术的医生不超过300个,而他们赚取的收入却是绝对的大头。在我看来,医改应该擒贼先擒王,管好这300个医生,涉及的面较小,也相对比较容易,却对降低高额医药费有显著效果。”赵国雄建议。

(haochi123.com)
相关贴士
评 论:
 
贴士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