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做过“关键期实验”。给一个幼猴两个人造母亲,一个有奶水,一个没有奶水。有奶水的母亲是用冰冷的铁架搭建的,而没奶水的母亲身上包着厚厚的绒毛。然后让观众猜测,小猴子会喜爱哪个“母亲”。
一定有人会马上认定小猴子会喜爱有奶水的母亲。但哈洛的实验推翻了人们的想当然——小猴子只是在饥饿难当的时候,才不得已地跳到有奶水的铁母亲身上,急速吃完便立即返回没有奶水、却有厚厚的温暖绒毛的母亲身上,一直依偎着它,像依偎着真正的母亲一样恋恋不舍。
(小猴子喜欢依偎在有温暖绒毛的母亲身旁)
若只给小猴子一只有奶水的铁母亲,它当然也会慢慢长大,但其成年后表现出极端的攻击性,离群、孤僻、过敏、冲动,甚至有神经症及越轨行为。
母乳喂养的意义并不在于奶水,而是只有母亲的怀抱才能赋予的“安全、悦纳、依恋”等宝贵的心理维生素。
罪犯从哪儿来?同样,从母亲的怀抱里来。
幼年时候心灵的伤害和亲情的缺失,是人类一切不良行为的早期根源。罪大恶极的米洛舍维奇先后杀死自己的阿族同胞20万人。反观他的生平,他的父亲在他6岁时便自杀身亡,其母无法承受打击,在米洛舍维奇9岁时追随自己的丈夫而去。在他12岁时,他的养父也自杀了。心理学家经过近百年的追踪发现,真正成为罪犯的人,大多是童年被遗弃、缺失爱、受过伤害的人。60%以上的杀人犯都是出自问题家庭或者是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他们本身也是受害者。美满的家庭中,夫妻和睦、孩子生活稳定良好、气氛和谐,从根底上抑制了罪犯的产生。
因此,消灭犯罪的最好办法,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尽量避免爱的缺失。
孩子出生后,主动寻求的是什么?并不是吃。母亲生产之后,三天才下奶。在孩子出生的头24小时里,他会干什么?
情景再现
有一个小宝宝出生了。爷爷来了,一看:“哎呀,总算生下来了!三代单传啊,咱家的香火总算保住了。”这个小娃娃有没有反应?没有。
姥姥来了:“俺闺女真有本事,自己才90斤,生个儿子8斤6两!”他有没有反应?没有。
孩子的爸爸乐得合不拢嘴:“像,真像我!不用做亲子鉴定!” 还是没反应。
孩子在出生的头24小时内,对所有的亲人都没有反应。现在,有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过来了:“小宝宝长得多漂亮啊!”孩子有没有反应?
有!
(haoch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