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道
近日,北京地区降下暴雪,气温也持续下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暴雪创造了持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降水量最大、雪层最厚四个纪录。在严寒的季节,人体的生理及代谢均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导致人体对营养产生特殊的需求。
在寒冷的刺激下,使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机体散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故基础代谢率增加10%至15%。而人们畏寒甚至寒战都要消耗能量,所以低温下人体的能量应较常温下增加10%至15%。能抵抗寒冷的营养素有:
-生热营养素脂肪脂肪有增强人体耐寒的作用,在膳食中脂肪的供能比应增加到35%。有研究证明,吃高脂膳食的动物突然进入寒冷的环境,其耐寒力要比吃低脂的动物强。而且人在寒冷环境中对脂肪的利用增加,脂肪的摄入量也相应增加。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冬季的膳食调配上,可以多增加一些膏粱厚味如炖肉、熬鱼、火锅等的原因。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其供热比不应低于50%。动物在寒冷的环境中肝脏和肌糖元迅速减少甚至消失,血糖上升,虽然这时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也增强,但糖类首先被利用。动物实验证实,给予高糖类饲料,小白鼠在短时间内对低温的耐力增强;而给予高脂饲料时,须在较长时间后发挥作用,所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对增强机体耐寒能力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蛋白质蛋白质供热比为13%至15%,其中含蛋氨酸较多的动物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50%。因为蛋氨酸在体内通过转移提供一系列耐寒适应所必需的甲基,甲基对提高机体耐寒能力极为重要。
-微量营养素维生素
由于能量的需求增加,因此与能量有关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PP也要相应增加。专家建议每天补充维生素B1 3毫克,维生素B2 2.5-3.5毫克,尼克酸(PP)15-25毫克。
维生素C与寒冷的适应性有密切的关系。有人曾经观察到,摄取大量维生素C可以明显地减少因寒冷而致的直肠温度下降,并可缓解肾上腺的过度应激反应,增强对寒冷的耐受性。实验发现,每天给猴子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增强对寒冷的抵抗力,将猴子由室温转移到-20℃时,每日给予325毫克维生素C时其直肠温度下降比给予25毫克的少。在人体也发现,在寒冷环境中的人血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和尿中排出的维生素C的量都比非寒冷地区的人低,补充维生素C后,这种现象即可消除。多数人认为,在低温下每人每日应供给维生素C70-120毫克。
维生素A也有利于增强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日供应量也应该提高。
-无机盐铁科学家指出,人们如果常常感到冷,可能由体内铁不足引起。美国科学家对身着泳装的妇女进行耐寒测试,结果发现,那些怕冷的妇女大多数体内铁质不足,而一旦补充铁,症状就会大大改善。由于铁在体内参与血红素合成,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故缺铁者外周组织的供氧减少,缺氧则组织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自然会因产热不够而感到冷。所以冬天要注意多摄取富含铁的食物。
钙因为冬天日照短而且紫外线强度低,因此容易引起缺钙,所以要注意增加富钙食品或适当补钙。
钠有文献报道,寒冷地区摄入较多的食盐,可使机体产热功能增强,所以我国北方人饮食偏咸,但过咸会对血压产生影响。
-提示寒冷季节饮食应吃饱不过量,宜多选用谷薯类及粗杂粮、动物性食品、奶类、豆类及新鲜蔬菜和水果。
(haoch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