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是中庸之道的具体化,是具有东方特色的养生智慧。它讲究不及不过,过犹不及。凡事不够不好,太过也不好,与不够一样达不到目的。无数长寿老人的养生实践证明,养生之道在于“度”。只有认识了这个“度”,把握住这个“度”,运用好这个“度”,’才算学到了养生的秘诀、悟出了养生的真谛,也才能实现长寿的愿望。
起居规律,作息有度。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天人合一”颐养生息的起居之道,即人类的生活模式与一天24个小时轮回周期相吻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自然,同步天地。最近我研究了《益寿文摘》报“寿星谱”刊载的近百名百岁以上老人的长寿经,高招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都有自己高度规律化的生活方式。因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基础”。法国巴尔扎克说过“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人的一切生物活动都受到生物钟的支配,人体内外各器官功能,都有各自不同的节律,都是随着一天时间周期变化而发挥自己最高效益的。只有保证生物钟的正常运转,才能健康长寿,如该睡觉时不睡,该起床时不起,该吃饭时不吃,这一次损伤,几天不能恢复。长期损伤,必然破坏身心的健康,带来疾病。
有动有静,动静适度。“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至理名言已被世人所公认。“动则不衰,劳则不累”,这是古人长寿的养生之道。养生学家又提出:“生命在于静养”。静养存精而长寿,这从许多一生都很少做剧烈运动的科学家、书画家、作家、高僧的生命轨迹中得到证明。所以,不管是动还是静,都要适度,即适可而止,不可过度。“过动则损,过静则废”。科学养生,应是有动有静,以动养身,以静养神,脑体并用,亦动亦静,动静结合,保持动静适度才是健康长寿之道。坚持适宜的运动,掌握劳逸适度这个原则,就可以有效地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生理机能,增强生命活力,提高身体素质,延缓身心衰老。
荤素搭配,营养适度。“养生之道,莫先于食。”就是利用食物的营养来滋补身体,防治疾病,可以促进健康长寿。所以,我国古人就总结出了“五谷为养,五畜为辅,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科学饮食方法。因为以蔬菜为主的素食,维生素含量虽然丰富,但却缺乏人体营养所必需的蛋白质和脂肪酸。以鱼肉为主的荤食,却会诱发一些富贵性疾病。营养学专家认为,科学的饮食原则是平衡,平衡的营养才是健康长寿的关键。所以,养生的要求,饮食要清淡、食物要多样化,谷类为主,荤素搭配,粗细兼顾,各种营养均衡摄入,保持肌体酸碱平衡,才能达到身体营养最佳状态。
心态豁达,喜怒有度。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为正常表现,但也要讲究“阴平阳秘”。“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因为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喜怒“太过”,都有损健康。中国历来讲究恬淡虚无,“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黄帝内经》有句名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正气内存,病安从来。”所以,人们要想健康长寿,只注重生理养生还远远不够,更要注重心理养生。“健康的心理对人是一种滋润营养”。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人只要心平衡,心胸豁达,心态平和,喜怒有度,就能经常保持良好的乐观情绪,不仅能减轻心理压力,而且能大大促进身体的健康。